青春奉献,致敬桑榆-----养老院心理公益服务:中医心理义诊赋能
前行不忘奉献者,老一辈在那个困难年代肩挑手扛,为经济发展、社会进步奉献了自己的青春。现如今,身体机能的下降、社交圈子的缩小等使得老年人在生活中面临多种挑战,极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。而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,老年人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是受到社会的关注。因此,关爱老年人身心健康,需要个人、家庭、社会的共同努力,一起营造健康和谐的养老环境。
组织“护理员心理”培训
2024年5月中下旬,北京心理健康服务促进会会长袁红,携胡学斌、魏丽君、杨怀珍、徐瑞英等理事、会员一行,走进颐慈园养老院,开启了养老院“护理员心理”培训。
袁红会长讲到中国的老龄化社会现状:2030年中国将进入超老年型社会,到2050年60岁以上的人口总数将达到4亿左右,占总人口超过25%。“养老护理员”作为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、护理、服务的专业人才,践行着为天下老人服务,替天下儿女尽孝的崇高使命。
胡学斌老师从入住养老院的老年人多有自卑、抑郁的心理特点进行剖析,带领护理人员学会早期识别老人的自卑、抑郁表现:从怀疑自己能力到不能表现自己的能力,从怯于与人交往到孤独地自我封闭,也不敢去憧憬美好的明天。同时,胡老师从养老护理人员面临的压力、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以及如何面对工作压力进行了讲解,并开展了随喜找数、识别您的情绪、如何宣泄您的情绪等现场互动。
现场,胡老师就如何防护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讲到:创造健康的社会心理环境,尊老敬老,鼓励老人参与社会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,使他们增加生活的价值感和自尊,对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,应注意保护,在不影响健康的前提下,尊重老人的生活习惯,使老人的尊重和需要得到满足。抑郁会导致情绪低落、思维迟缓、行动减少,我们护理员不仅要注意老人饮食起居,更要结合心理疗法,避免老年人心理疾病促发因素的滋生。
让康复医学走进社区养老
北京市社区调查显示,老人的跌倒发生率达18%,是老人意外伤害的首位原因。早期诊断跌倒风险尤为重要。北京三甲医院康复科医生、促进会理事梁贵喜,注重理论联系实际,经常下沉社区,助力养老生活,公益宣讲中医康复,为老人解除疼痛(骨关节组织障碍的康复治疗、头颈肩腰的疼痛调治、失能老人的等级评估和康复治疗),制定计划,恢复功能,提高生活质量。
中医院心理服务赋能
甲辰龙年的父亲节前夕(6月15日),中西医结合专家、北京心理健康服务促进会会长袁红携康复专家宋桂芹、中医专家遆保忠、高干科护士长徐瑞英、心理评估专家张原一行5 人,到北京颐慈园中医医院,与医生、护士面对面地交流中医、心理、康复领域的前沿科技。
康复室
中医专家室
中医专业分为中医学类、中西医结合类和中药类,共包括20种专业。中医学类包括:中医学、针推学、藏医学、蒙医学、维医学、壮医学、哈医学等;中西医结合类包括中西医临床医学;中药学类包括中药学、中药资源与开发、藏药学、蒙药学、中药制剂、中药资源栽培与鉴定等。
目前,老龄化离我们越来越近了,单一的中医技术适应不了、满足不了老龄化市场的需求,未来复合型的专家、复合型的护工供不应求。
遆保忠老师讲解经络测评、评估
现场,中医专家遆保忠为大家讲解和体验了经络测评仪,用浮针为患者和工作人员进行了颈肩腰痛的调理。
跳出舒适圈,不破不立,中医大夫不仅会开中药,调身体的急救,还要会心理急救、心理支持、心理康复;护士不仅会扎点滴、测体温、量血压、换伤口药,更要会早期识别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(就是咱们老祖宗说的“七情的觉察”、“七情的化解”)及早地报告医生;护工不仅会搀扶长者、照料吃喝拉撒,也要学会“爱与陪伴”,更好地服务“养老院的长者”。
未来,作为行业新趋势,只有把中医、心理、康复相融合,个人、家庭、社会共同努力,才能让更多的老人乐享有尊严的老年生活。